最近,互联网洗车渠道E洗车关闭上门事务的消息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其他洗车渠道也相继倒下。作为行业的领导者,e洗车的困境也引起了人们对整个汽车后市场的关注。那么,汽车后市场的前景究竟如何呢?下面由上海迅速网络来为大家分析: 1. 洗车烧钱太疯狂,盈利困难。据统计,2014年中国轿车保有量接近1.6亿辆,国内汽车后市场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这一数字在2015年有望达到7000亿的规模。如此庞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其中,洗车因为高频低价成为创业者最受欢迎的项目。2015年上半年玩家最多的时候,洗车玩家高达50多位,下半年经过行业洗礼,资本遇冷,大多数创业者早已收场,留下的只有少数几家得到资本巨额投资的渠道。据悉,现在活跃的玩家仅剩个位数。以e洗车和呱呱洗车为代表,e洗车上线于2014年11月,在本年3月份完成了由平安创领投的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4月底,e洗车方面的数据显示,其拥有235万注册用户,日单量达到3.5万单;而上门洗车服务渠道呱呱洗车也在3月份取得了58到家1000万美元A轮融资,并在本年9月份与赶集易洗车兼并。 e洗车作为行业领先者现在落得如此惨败下场,一方面,e洗车前期为培养市场疯狂烧钱,而一旦钱烧完,资金链断裂又融不到新的资金,则无法持续运作下去。e洗车的服务分为“到店”和“上门”两种模式,在到店补助方面,e洗车同时给予用户和商户一定数额补助,在上门补助方面的补助力度则更大,首单补助在25~30元之间,第二单则在10元左右,烧钱太厉害。另一方面,高频带动低频的盈余模式行不通,在汽车后市场企业中,仅仅依靠一个月一次十多元客单价的洗车业务,并且还要烧钱,基本上不可能活下去。所以他们都把目光盯上了汽车后市场增值服务,如汽车维护、汽车金融等,同时希望以洗车这种相对高频的服务作为切入点,即高频带动低频消费来完成盈余。 e洗车在本年5月份的时候准备退出定价为199元的汽车维护套餐,并估计其转化率会在5%~6%之间,但是后来转化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数值。以洗车作为切入点确实是不错的主意,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而不是‘伪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呢?举个例子,之前没有洗车的时候,你的车可能是一个月洗一次,有了洗车,并且补助又多,特别是首单补助,用户的心理当然是不用白不用,所以一个月可能会洗到4~5次,那么这多出来的3~4次就是伪需求。所以应该把运营的重点放在用户真正的需求上,而场景化则是让需求真正发挥价值的兵器。对e洗车来说转化率低是因为没有让用户需求场景化,而维护等作业4S店则做的更专业。总的来说,现在洗车企业失利主要是因为同质化严重,没有新的资金作为后盾,加上盈余模式不明晰,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洗车还是得持续烧钱。作为洗车的先行者,e洗车现在遭受的困难也只是职业正常洗牌的结果,至于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远景究竟如何,拭目以待。 2. 上门保养服务值得等待。尽管洗车哀鸿遍野,但并不代表洗车渠道就没戏,更不能代表整个汽车后市场。作为汽车后市场的细分行业,除了洗车外,保养、修理等也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规划。因为相互之间的起点不同,自然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汽车保养这一块来说,其客单价比洗车要高,利润也相对更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现,2014年国内轿车保有量到达1.4亿元,如果每辆车每年保养费按800元计算,那么汽车保养规划将到达1100亿元,潜力巨大;另外,现在来说,大多数车的保养作业都由4s店来做,而4S店的保养服务费太贵,从这个方面来说,保养能平衡商场汽车保养价格,拉低虚高价格,取得顾客欢迎。基于汽车后市场巨大的用户需求和供给资源,商场潜力绝对是有的,只是短期内难以形成商场格式,还需要稳扎稳打,做好技能和服务的沉积,成为行业先锋。
相关推荐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
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