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购物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在大型电商节日如双十一期间,物流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根据菜鸟网络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上午9点,超过94%的物流订单已经发货,累计2.4亿个包裹已签收。尽管整体指标有所提升,但整个配送进度仍然较慢,部分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 众包物流形式,即利用社会大众完成货品“随身”配送,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送达客户手中,同时也让顺路“跑腿”的人获得一定的收益。这种模式弥补了第三方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都在积极布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早在今年6月份,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就已经开始谋划“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解决方案,类似于滴滴打车的模式,快递员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抢单完成从分站到用户的配送。业界认为,一旦该方案实施,将对现有的物流配送公司结构和业务造成巨大冲击。 除了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外,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在探索众包物流的可能性。例如,京东到家在今年5月份上线了“众包物流”模式,只要年满18周岁的用户通过线下培训后就可以成为配送员。虽然这种模式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并借助社会化途径的服务,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缺乏严格的合作约束,一旦用户觉得这种方式不够新鲜,可能会选择放弃,导致用户流失。因此,除了提供补贴外,还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规则和法律保护。 此外,空间客车的创始人王需勇透露,他们已经完成了由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和麦涛联合投资的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已全部到账。他们计划整合高铁上搁置的行李空间,以加快配送速度和时间。目前,空间客车已经在上海、杭州和苏州三地运营。 空间客车采用的城际快送服务,让乘客从A城市代送到B城市,而乘客和顾客实际上是在同一个城市的。这种“代送”只是顺路而已。与传统快递相比,这种“众包物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共享经济时代的发展。对于中高端消费群体来说,乘坐飞机或高铁时顺路携带行李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而对于中低端消费群体,通过帮忙送货,他们可以免费乘坐空间客车提供的飞机或高铁,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然而,类似空间客车这样的众包物流形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货品安全的问题,顾客对快递公司的依赖已经形成了体系,即使不相信也无法完全避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间客车与参与城际运送的乘客签署了协议,绑定信用卡并进行保险。另一个问题是责任问题,在整个运送过程中,货品的安全责任和突发意外的责任难以明确区分。因此,这也需要平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责任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随着快递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互联网巨头对快递行业的生态布局不断完善,创业者需要考虑从细分领域来解决问题。未来,众包物流可能会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关推荐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
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